教育部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本报北京10月26日讯(记者 欧媚)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有关情况。教育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在吹风会上,介绍了近年来高校在专利转化方面的情况。
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国内高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6.7万件,科研机构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2万件,合计占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的25.3%,超过四分之一。2022年,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向中小企业转让、许可专利达2.9万次,比2020年增长60.2%。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介绍,近年来,教育部结合高校实际,重点从“提升成果质量”和“加强政策激励”两大因素着手,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第一,提升成果质量,强化科技成果源头供给。近年来,教育部大力推进高校有组织科研,引导高校科技创新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产业发展需要,真正做到基础研究要真有发现,技术创新要真解决问题,成果转化要真有效果。特别是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出台《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探索实施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大力提升专利质量。第二,加大政策激励,采取多种转化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一是率先调整资助奖励政策,停止对专利申请的资助奖励,大幅度减少并逐步取消对专利授权的奖励。二是倡导高校通过普通许可,而不是独占许可的方式实施专利转化。三是鼓励以基本许可费加提成的许可费计算方式,替代一次性付清许可费用,消除企业因过高的许可费用而产生的顾虑,同时也保障高校科研人员获得成果转化的长期收益。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根据《方案》部署,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从三方面着手,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一是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全面盘点存量专利;二是由企业对专利产业化前景进行评价反馈;三是加强推广对接和资源匹配。